丹东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丹东市心理医院
医院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体重管理年:科学减重,远离进食障碍
  • 发布时间:2025-5-27 10:17:11

体重管理年,是由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6个部门联合发起的一项活动(2024年至2026年),旨在推广科学减重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然而,在追求苗条的道路上,不少人因盲目追求快速瘦身而采取了极端节食、催吐、过度运动等危险手段,最终陷入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等进食障碍的泥潭。在“体重管理年”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体重的减轻,更要注重健康减重的方法,同时警惕进食障碍的潜在威胁。以下,我们将结合“体重管理年”的核心倡议,深入探讨如何科学管理体重,并提高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认识,共同守护身心健康。

一、什么是神经性厌食症?

(一)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严重的进食障碍,主要表现为:

1.恐惧发胖且极度关注体重

2.刻意限制饮食导致显著低体重

3.即使体重过低仍强烈害怕增重

4.常伴随体像障碍(即使已经枯瘦如柴仍认为自己胖)

5.出现生理功能紊乱

6.存在精神症状,有30%-60%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二)重要提示:

1.起病年龄一般在13-20岁之间

2.病死率大约为5%-20%

3.需要专业治疗,仅靠"意志力"无法克服

二、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一)生理信号:

1.体重快速下降,营养不良、代谢紊乱和神经内分泌改变。

2.头晕、乏力、怕冷、脱发、皮肤干燥、指甲易断。

3.女性患者常表现为闭经、月经稀少或初潮不来。

4.男性性欲减退,第二性征发育停滞。

5.严重者器官功能低下、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可导致死亡。

(二)行为信号:

1.严格计算每一卡路里

2.拒绝聚餐,对食物表现出焦虑

3. 餐后立即运动"消耗热量"

4.穿着宽松衣物掩饰体型

(三)心理信号:

1.即使瘦弱仍觉得自己"胖"

2.自我价值过度依赖体重数字

3.情绪低落、易怒、社交退缩

三、科学干预与治疗

(一)治疗原则:

1.多学科团队协作(精神科、营养科、心理科)

3.营养康复:渐进式增加热量,纠正营养不良

(二)心理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纠正体像认知偏差)

2.家庭治疗(尤其针对青少年患者)

3.药物治疗:针对共病的抑郁、焦虑等症状

(二)康复支持:

1.建立规律的饮食模式

2.学习正念饮食技巧

3.发展健康的应对压力方式

4.重建积极的自我形象

四、给家属的建议

(一)早期识别:关注孩子的饮食行为和体重变化

(二)避免指责:用"我注意到..."代替"你为什么..."

(三)专业求助:及时联系精神科或进食障碍专科

(四)家庭支持:

1.共同用餐,营造轻松的进食环境

2.避免讨论体重、体型等敏感话题

3.帮助患者转移对食物的过度关注

五、健康体重管理建议

(一)科学认知体重:

   - 健康BMI范围:18.5-23.9

   - 体脂率比体重更能反映健康状况

(二)建立健康饮食观:

   - 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允许自己享受美食

   - 拒绝"非黑即白"的饮食思维

(三)培养积极体像:

   - 关注身体功能而非外形

   - 练习自我接纳与自我关怀

   - 减少社交媒体上不现实的体型比较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神经性厌食症是严重疾病,不是“减肥成功”。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康复是可能的,但需要专业帮助和支持。健康的价值远超过体重秤上的数字,减肥的终点是健康而非消瘦。你的价值从不取决于体重数字。如果你在减肥中感到痛苦,请停下脚步,寻求专业帮助。

让我们共同响应“体重管理年”的号召,远离极端减肥,拥抱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