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一)酚噻嗪类
1、氯丙嗪:
是吩噻嗪类衍生物,常用于治疗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性疾病。它具有较强的镇静和安定作用,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及心律失常,还能降低颅内血管张力,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脑部氧供,并有较好的抗惊厥作用。成人治疗剂量通常为每日200 - 800mg,分次服用,年老体弱者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后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药量 。
2、奋乃静:
为中效抗精神病药,是吩噻嗪类衍生物。具有较强镇静作用,同时还有抗胆碱能活性,一般不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不良反应较少且发生缓慢,长期服用后仍有记忆功能。对幻觉妄想及敌视攻击性行为有一定疗效,可用于各型躁狂症以及其他重性精神病的急性阶段,尤其适用于兴奋冲动、拒食、违拗和木僵状态。但由于该药镇静作用较强,故老年体弱者慎用,另外对该药过敏者以及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 。
3、氟奋乃静:
属于吩噻嗪类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其注射剂可用于维持治疗,能有效控制精神症状,但也可能会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等副作用 。
(二)丁酰苯类
1、氟哌啶醇:
抗幻觉妄想作用突出,镇静作用较弱,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小,治疗剂量较小。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对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控制效果较好,但容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如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症等 。
(三)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有一定的抗焦虑和镇静作用。其副作用与其他典型抗精神病药类似,比如也可能导致锥体外系反应、口干、便秘等 。
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一)奥氮平:
适用于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尤其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可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而起到治疗作用,同时还能抑制多种神经递质的功能,对出现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言语贫乏等症状的患者特别适合。不过,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内分泌系统方面,女性可能出现月经不调,体重增加等也是较为常见的副作用 。
(二)喹硫平:
可单独或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症状,如幻觉、妄想和其他阳性症状,也可用于缓解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继发性情感障碍。还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尤其是阴性症状突出、难治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引起运动障碍、肌肉强直、急性肌张力障碍等,还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三)阿立哌唑:
可用于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尤其是患有冲动攻击行为、木僵状态、拒食等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选择性地拮抗多巴胺D2受体和5 - HT2A受体,从而发挥治疗效果。常用于治疗各型精神分裂症,特别是患有阳性症状为主的青春型和紧张型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焦虑、恶心等,严重时需要停药并就医处理,服用期间不宜驾驶机动车辆或操作危险机械 。
(四)氨磺必利: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精神分裂症,尤其对于难治性的病例有效果。可阻滞谷氨酸释放,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引起的过度活动,从而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比如男性患者可能出现阳痿、早泄等表现 。
(五)齐拉西酮:
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无明显的镇静作用,起效较快,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未发现肌张力障碍或其他运动障碍,也未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性障碍 。
(六)氯氮平:
是目前临床上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抗精神病药,对于其他所有类型的精神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该药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谷氨酸的释放,发挥镇静的作用,同时还能抑制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突触核蛋白的合成,进而减轻相关临床症状。常见副作用包括镇静、运动障碍等,需密切观察可能发生的迟发性运动障碍 。
三、抗焦虑抑郁药物
(一)氯硝西泮片:
可用于治疗焦虑症、惊恐障碍等,也可用于缓解精神疾病患者伴随的失眠症状。常见副作用有嗜睡、头晕、头昏等,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包括焦虑、失眠、震颤等 。
(二)劳拉西泮片:
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适用于治疗焦虑障碍,也可用于缓解因精神病性症状导致的焦虑不安。服用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眩晕、乏力、瞌睡等,停药时也需注意避免突然停药,以防戒断反应 。
(一)丁螺环酮:
用于治疗各种焦虑障碍,是一种新型抗焦虑药物,其作用机制与苯二氮卓类不同,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常见副作用如头晕、头痛、恶心等,一般不会产生依赖性,无明显的镇静作用,对呼吸没有抑制作用。
(二)氟西汀:
为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用于治疗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障碍。通过选择性阻断中枢神经系统5 -羟色胺再摄取机制而增强其传递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不良反应体现在恶心、呕吐、腹泻、焦虑增加、失眠、头晕、性功能障碍、5 - HT综合征等,严禁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合用 。
(三)帕罗西汀:
也是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适用于治疗抑郁症、强迫症、惊恐障碍等多种精神疾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干、便秘、视力模糊、震颤等,在孕期使用可能会对胎儿有一定影响,需要谨慎权衡利弊 。
(四)文拉法辛:
为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也称双通道阻滞剂,能改善抑郁症伴有的躯体疼痛症状,在性功能方面的副作用远小于其他一线用药。其副作用有恶心、出汗、震颤、眩晕、直立性低血压以及尿潴留等情况 。
(五)度洛西汀:
属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可拮抗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而提高其浓度,并增强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出汗、震颤、眩晕、直立性低血压以及尿潴留等情况 。
(六)舍曲林:
是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用于治疗抑郁症、强迫症等,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较高,耐受性好,依从性佳,适用于各种类型抑郁症。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口干、头晕、头痛、失眠及嗜睡等 。
(七)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可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与其他选择性5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似,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疲劳等副作用,但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有效,在老年人和青少年中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安全性依据。
(八)米氮平片:
属于5 -羟色胺平衡抗抑郁药,可调节中枢神经递质,帮助缓解相关不适。可引起镇静作用增强、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等现象,常见不良反应还有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等。
四、心境稳定剂
(二)丙戊酸钠片:
用于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对躁狂发作有一定治疗效果,也可以对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兴奋性增高的表现,比如肌肉强直、肢体抽搐等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注意力下降、思维迟钝、情绪淡漠等症状 。
(三)丙戊酸镁片:
与丙戊酸钠类似,也是心境稳定剂,对躁狂发作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控制患者的情绪波动,减少复发次数。
五、抗惊厥药物
主要有抗惊厥、抗癫痫作用,也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精神疾病如双相情感障碍,可对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兴奋性增高的表现,比如肌肉强直、肢体抽搐等症状。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皮疹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剥脱性皮炎等,还可能影响血液系统,导致白细胞减少等。
(二)拉莫三嗪:
可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特别是对预防抑郁发作可能有一定效果。可能会引起皮疹,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皮疹需要密切观察,严重时需停药,还可能有头晕、嗜睡等副作用。
六、其他药物
(一)左乙拉西坦:
如果精神分裂症合并癫痫发作,可在专业医师评估下加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常见副作用包括嗜睡、头晕、乏力等,一般来说副作用相对较轻,对认知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二)托吡酯:
可用于治疗癫痫,也可作为精神分裂症合并癫痫患者的用药选择之一。副作用包括感觉异常(如口周麻木、肢体麻木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认知功能影响等。
(三)美金刚:
可用于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对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痴呆患者可能有一定改善作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便秘、恶心等副作用。
(四)乌灵胶囊:
这是一种中成药,可对轻症的精神病患者有辅助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相对来说副作用较化学药物少,但也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下的轻微不适。
(五)参苓白术丸:
作为中成药,在医生指导下可辅助治疗某些精神疾病,特别是对于伴有脾胃虚弱症状的患者,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来改善精神状态,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