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精神压力与日俱增,精神障碍患者的数量也悄然攀升。其中,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精神类疾病,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
01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02精神分裂症有哪些表现?
1.容易被忽视的前驱症状
性格大变:原本热情友善的人,突然对亲人、同事变得冷淡;原本勤劳的人,逐渐变得懒散,开始不注重个人卫生,房间杂乱也不管,衣服裤子也不换,连劳动纪律也不遵守,变得大大咧咧。
情绪和认知异常:常常毫无缘由地感到焦虑、抑郁,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记忆力也大不如前,注意力很难集中,白天总是提不起精神。如果是学生,学习成绩也会明显下降。
行为怪异:做出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行为,比如突然放弃一份人人羡慕的好工作,或者毫无征兆地决定辍学。
过度多疑:对周围环境充满警惕和恐惧,还会过度关注自己身体上的小细节。比如对身上一处小小的疤痕耿耿于怀,觉得这会给自己带来巨大影响;总觉得自己的鼻子不够端正,哪怕别人都觉得很正常,却还是为此纠结,甚至因此不去上班,不停地照镜子,还一心想着通过手术矫正,医生怎么解释都没用。由于这些前驱症状不太明显,出现次数也少,患者其他方面又基本正常,所以很容易被大家忽略。
2.较为典型的核心症状
幻听困扰:在周围明明没有相应人和物的情况下,却能听到车声、船声、飞机声、鸟叫声,甚至是人的说话声,尤其常常听到有人喊自己名字、说自己坏话、议论自己或者给自己下命令。
思维混乱:与人交流时,话题东拉西扯,让对方完全不明白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妄想连连:坚信一些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比如认为有人要对自己或亲人进行打击、陷害;觉得饭菜里被人下了毒,有人在跟踪、监视自己;或者觉得别人的一言一行都和自己有关;还可能坚信配偶出轨,或者自己被某个异性深深爱慕。
被控制感强烈:感觉自己的意志、言语、思想、感情和行为都被外界某种神秘力量操控,完全不受自己意识的支配。
思维被洞悉:总觉得自己心里想的事情,还没说出口,别人就已经知道了。
木僵或淡漠:有时候会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表现得漠不关心。
03精神分裂症该如何治疗?
1.早期治疗:抓住关键,防止恶化
早期治疗对于控制精神分裂症的发展至关重要。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早发现、早治疗都是黄金法则。
如果家属发现家人的行动、语言等出现异常,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别心存侥幸,一定要立刻带患者去医院检查。一旦确诊,家属要积极配合治疗,还要想尽办法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要是患者情绪不稳定,不配合治疗,甚至可能情绪失控,家属要及时联系医院,按照医生的建议处理。
在治疗初期,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包括口服和注射。但有些药物可能会有副作用,所以家属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监督患者服药,同时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2.中期治疗:长期坚持,降低复发
中期治疗也就是维持期治疗,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精神分裂症发展缓慢,治疗周期也相应较长。患者的康复情况受到患病程度和自身状况的影响。有些患者在早期积极治疗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看似已经痊愈,但实际上病根并未完全消除,复发的风险依然很高。所以,无论患者自我感觉如何,都要坚持服药。
对于已经出院的患者,医生要叮嘱他们按时服药,药量可以逐渐减少,但速度一定要慢,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另外,早期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归入中期治疗。一般来说,早期治疗时间长,要么是病情严重,要么是患者情绪不稳定,不配合治疗,对于这类患者,延长早期治疗时间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在中期治疗期间,患者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医生及时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复发。
3.晚期治疗:全面康复,回归生活
晚期治疗即康复治疗,这一阶段主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康复。在患病早期,患者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家属也要格外重视患者的心理问题,多陪伴、关心他们,带他们参加社交活动,进行康复训练。
这样既能帮助患者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又能让他们保持与社会的联系,不至于脱节。即使患者已经痊愈,康复治疗也不能松。
家属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给患者传递正能量,千万不能因为患者康复了就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更不能与他们发生冲突,这些都可能导致病情复发甚至恶化。同时,患者要坚持定期复查,与主治医生保持良好沟通,这样全方位的治疗和预防措施,能够大大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